我院在全校国际化办学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作者: 发布者:赵小明 发布时间:2015-05-14 访问次数:728

5月13日,学校在逸夫楼礼堂召开2015年学校国际化办学工作会议。副校长查明做工作报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阎子峰处长解读有关文件,山校长做总结讲话,石油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发展中心三个单位分别做典型发言。
院长孙宝江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我院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指导思想、措施机制与工作成效。他指出,石油工程学院围绕发展目标与办学定位,以超前意识和规划引领国际化办学,取得可喜成绩。在“十二五”规划和班子任期任务书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一个重要的指标要素就是国际化水平。学院领导班子坚持开放发展、特色发展,从顶层设计入手,邀请院士专家出谋划策,到知名大学调研学习,通过政策研判与差距分析,明确了我院国际化办学的四项主要内容,即:师资与课程建设国际化、学生培养与学术交流国际化、科研平台与团队发展国际化、管理服务体系国际化,以培养稳基础、以合作提层次、以创新求拓展,加大对教师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国际教育的支持和激励力度,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
在国际化发展的具体措施方面,我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紧抓师资队伍与课程体系建设,优化管理与助推机制,着力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视国际化师资的引进与培养,海外博士学位人数逐渐增加,六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者超过30人,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举办了9期的“油藏管理硕士”,3名海外特聘教授每年来校为研究生讲授必修课;机关人员中,已有2名管理干部出国培训,先后资助6名辅导员出国学习。课程建设方面,建成教育部来华留学品牌课1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探索全英文课程建设,在留学生中组建1个“全英语研究生国际班”,设置了7门课程。管理机制上,在全校率先成立国际事务办公室,开设英文网站,完善学术交流、来访专家、出国审批等工作规章,印制学院英文宣传册。
第二,积极拓展合作平台与渠道,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内涵。新增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通过平台建设成功引进泰山学者1人;获批山东省高端外国专家团队,入选青岛市国际合作平台,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建实验室。科研合作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课题”1项、壳牌公司课题1项,与英国利兹大学共同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学生培养方面,与国外6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累计派出本科生34人、研究生11人,其中2人获得双硕士学位、18人获得双学士学位;24名博士依托“国家研究生公派项目”出国联合培养。2013年,牵头成立了“SPE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分会,代表我国赴荷兰参加“SPE全球石油工程知识竞赛”,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等36支队伍同台竞技;今年又获得亚太区亚军,直通9月的全球总决赛,对拓宽学生视野和提升我校国际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密切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逐步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四年来,先后主办数字岩芯技术、甲烷排放检测技术、油田化学与稠油开采技术、渗流力学、水动力学等领域国际会议6场,吸引了许多国外学者和院士来校参会。邀请国外专家讲学40余场,学院或学科组队出国交流6次,全院师生出国参会30余场次,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多名教授应主办方邀请和全额资助出国讲学,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季林海 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