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与学生面对面,学生:没白来!
作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6-25 访问次数:1486
研究生导师提前“指路”,本科生发展早定“准星”。2015年6月23日上午,石油工程学院“‘与教授有约’之百名导师与学生面对面”活动出现了火爆场面。8点半左右,唐岛湾三楼俱乐部便人头攒动,200余名学生早早等候在这里,希望就关心的问题当面得到导师们的指点。九点钟,近百名导师如约而至,使这次活动成为“与教授有约”活动开展以来“人气”最旺的一次。
分镜头一:来了这么多导师!
期待与导师面对面的学生多数是本科三年级同学,正处在深入学习专业课程、需要对自我发展精确规划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按区就座,并将写有自己名字的贴纸细心抚于胸前,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们迎候的导师中,有心仪已久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大牌明星”,也有成果突出、势头正猛的年轻导师,同学们希望当面请教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各种问题;更有很多同学希望通过面对面如愿选择自己的研究生导师。
在孙宝江院长致辞后,副院长张凯详细解读了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有关政策。“原来保研流程是这样的啊”,“研究生的奖学金好丰富啊”,同学们在台下小声又兴奋地交流着。在听完各系负责人对各学科发展和导师队伍的介绍后,不少同学已表示对研究方向和导师“有谱了”!
石油工程学院近年来通过“与教授有约”、“Openday”等系列活动,创造本科生近距离与教授交流和走进教师工作室、实验室的机会,深受学生的欢迎。此次组织导师与本科生集中交流,是配合研究生招生宣传的一次尝试,也是进一步完善师生交流平台的一个举措。院团委的同志说,“我们担心来的老师太少会冷场,没想到老师们这么重视和踊跃”。来参加面对面活动的导师孙宝江院长说,“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对老师都很有必要,学院将给予大力支持。”
分镜头二:这次交流真过瘾
“老师,能邀请您和我们聊聊吗?”、“老师,快来我们这吧”,在主持人宣布活动进入自由交流环节后,同学们即刻离开座位,向心仪的导师快速聚拢过去。不一会儿,活动现场便形成了“三五成群,十人一簇”的温馨场面,“老师,海洋油气工程发展前景如何?”、“老师,如果我想读您的研究生,您对我有什么要求吗?”。坐在红色座椅上的导师被学生团团围住,就像一块磁铁。蓝色座椅中的同学们则全神贯注,踊跃提问。
油气井工程学科带头人王瑞和教授身边围满了学生,学生一连串的提问,让他应接不暇,同学们最关心的是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技术动态、研究生报考的方向、知识结构要求及就业前景等。有的同学边听边记,生怕漏掉王老师提供的各种信息。一个同学问:“王老师,搞钻井的是不是总呆在野外?”针对这位同学的问题,王教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花了十几分钟时间先讲钻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性,讲钻井技术创新对国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紧迫性以及国内外差距,还没等他说完,这位同学就会意地一笑,说老师我明白了,大舞台上才有大作为。长江学者戴彩丽教授在回答具体问题的同时,总不忘与同学们分享做学问的经验体会,她说“首先要勤奋,其次要善悟,不勤奋很难做出成绩,仅是勤奋而不善悟同样也难做出成果。”全国模范教师管志川教授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学生问他,他也问学生,对几名想报考他研究生的同学,他除了鼓励外,还详细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力学、地质、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给出很多建议。
不少年轻导师也从自身如何选方向、选导师、如何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为同学们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到特别“解渴”。在与导师们的交流中,话题变得越来越宽泛,诸如课程学习、学习方法、出国准备、现场要求等,听完导师们的挚语箴言,不少同学表示,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多搞几次多好啊!
分镜头三:我要给活动点个赞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很暖心,导师们幽默而亲切的话语中永远离不开对我们的关心和指导,他们的鼓励让我有了无限的动力。”石工1206班赵一璐同学参加完活动后感慨良多。
海油1202班吕新宇事后这样描述此次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老师不仅导学,而且导心,巍巍师德,暖暖师情,我们都感受到了。为我们的导师们点赞!”有些大一、二的学生本来是作为服务人员来到现场的,但为现场导师的魅力所吸引,不由自主就加入了交流的小组,他们说“我们低年级学生能多和教授们见见面该多好啊!”参加与导师面对面活动的同学普遍认为“这个活动太好了,真是没白来!”
实际上,这次活动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有老师在第一时间就把活动照片发到了微信圈里,引来一片点赞声,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教学名师王萍教授从微信圈里看到这个消息后,不仅称赞这个活动好,还专门打电话给石工学院的朋友询问具体方案。


(王静 单� 摄影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