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第二届教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7月16日―17日,我院召开学院教授委员会第二届三次全体会议,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院领导、系(中心、室)负责人、学科秘书、入选学校人才工程的青年教师代表共42人参加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与会人员首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内涵建设研讨会。校长山红红,副校长王瑞和、李兆敏,学科建设处、人事处、图书馆等职能部处及石油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的负责人及教师参加会议,副校长王瑞和主持会议,山校长讲话。
会上,学科建设处处长杜启振教授做了题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现状分析》的汇报,他介绍了国家相关政策和我校学科发展现状,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建设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与国内外部分高校对比分析,明确了我校下一步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图书馆馆长黄炳家教授做了题为《图书馆信息分析工作》的汇报,通过大量文献统计学数据,对学校整体学术竞争力、专利情况、学科科研实力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图书馆现有资源和今后信息分析的工作重点。
我院孙宝江院长做了题为《石油工程学院学科发展现状与思考》的汇报。他介绍了学院目前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文化建设等现状,肯定了“十二五”以来学院取得的工作成效;通过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等同类高校学院的对比,分析了我院的优势与差距。他指出,今后学院将继续围绕建设 “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结合学院工作的具体情况,一是坚持“强化传统石油特色、发展海洋工程、开拓新能源领域”的学科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增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的整体优势,强化部分特色方向的领先优势,建设好“船舶与海洋工程”山东省特色专业,努力形成新的优势;二是强优扶新,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共建,与校内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保持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海洋油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非常规能源开发”的竞争优势;三是依托在建的教育部、山东省创新团队(计划),发挥在培养师资队伍、推进国际化、增强科研实力、培育科研成果方面的优势;四是不断加强非常规能源开发的能力,建议学校层面重点研讨,利用好 “省长工程” ;五是希望学校抓住海洋油气发展的机遇,进一步论证、尽快抓好战略布局,多学科联合加强研究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做好团队建设规划;六是进一步做好教师、导师队伍的培养、考核评价与管理机制等工作,加强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七是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建议整合石工、储建、机电等相关主业方向的优势力量,从实验室建设规划做起,集聚力量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他对与会领导和教师为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坐诊把脉、建言献策表示衷心感谢。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玉星介绍了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现状,详细分析了建设目标、运行状况和学科梯队、研究平台等,提出了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和对策。
与会人员针对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对制定本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阶段会议,主要围绕学院“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及公用房管理、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研究生招生培养等进行研讨,教授委员会主任蒲春生主持会议。
会上,院长孙宝江对《学院公用房管理试行办法》(讨论稿)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学院公用房管理遵循“学科发展为导向、需要和贡献为依据、列入上级人才工程和建设计划的团队优先、有偿使用、动态调整”的分配和使用原则;鼓励团队共享,鼓励不用的实验室上交周转,提高利用效率;科研实验室用房的收费与教师工作室、研究生工作位采用联动计费机制;学院鼓励科研实验室开放共享,对纳入公共测试平台的实验室适度减免使用费。副院长陈德春汇报了学院本科评估评建整改工作安排与进展,并就学院办学定位与目标问题提交会议讨论;副院长张凯对学院研究生招生及培养的有关文件作了修订说明。
会议以学科为单位进行了分组讨论,各小组就学科发展规划、公用房管理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生招生培养文件等进行了热烈研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蒲春生主任做会议总结。他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龙头,是打造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工程,广大教授要树立责任意识,主动投身工作,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为学院科学决策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阶段,与会人员首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内涵建设研讨会。校长山红红,副校长王瑞和、李兆敏,学科建设处、人事处、图书馆等职能部处及石油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的负责人及教师参加会议,副校长王瑞和主持会议,山校长讲话。
会上,学科建设处处长杜启振教授做了题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现状分析》的汇报,他介绍了国家相关政策和我校学科发展现状,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建设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与国内外部分高校对比分析,明确了我校下一步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图书馆馆长黄炳家教授做了题为《图书馆信息分析工作》的汇报,通过大量文献统计学数据,对学校整体学术竞争力、专利情况、学科科研实力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图书馆现有资源和今后信息分析的工作重点。
我院孙宝江院长做了题为《石油工程学院学科发展现状与思考》的汇报。他介绍了学院目前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文化建设等现状,肯定了“十二五”以来学院取得的工作成效;通过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等同类高校学院的对比,分析了我院的优势与差距。他指出,今后学院将继续围绕建设 “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结合学院工作的具体情况,一是坚持“强化传统石油特色、发展海洋工程、开拓新能源领域”的学科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增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的整体优势,强化部分特色方向的领先优势,建设好“船舶与海洋工程”山东省特色专业,努力形成新的优势;二是强优扶新,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共建,与校内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保持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海洋油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非常规能源开发”的竞争优势;三是依托在建的教育部、山东省创新团队(计划),发挥在培养师资队伍、推进国际化、增强科研实力、培育科研成果方面的优势;四是不断加强非常规能源开发的能力,建议学校层面重点研讨,利用好 “省长工程” ;五是希望学校抓住海洋油气发展的机遇,进一步论证、尽快抓好战略布局,多学科联合加强研究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做好团队建设规划;六是进一步做好教师、导师队伍的培养、考核评价与管理机制等工作,加强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七是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建议整合石工、储建、机电等相关主业方向的优势力量,从实验室建设规划做起,集聚力量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他对与会领导和教师为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坐诊把脉、建言献策表示衷心感谢。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玉星介绍了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现状,详细分析了建设目标、运行状况和学科梯队、研究平台等,提出了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和对策。
与会人员针对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对制定本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阶段会议,主要围绕学院“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及公用房管理、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研究生招生培养等进行研讨,教授委员会主任蒲春生主持会议。
会上,院长孙宝江对《学院公用房管理试行办法》(讨论稿)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学院公用房管理遵循“学科发展为导向、需要和贡献为依据、列入上级人才工程和建设计划的团队优先、有偿使用、动态调整”的分配和使用原则;鼓励团队共享,鼓励不用的实验室上交周转,提高利用效率;科研实验室用房的收费与教师工作室、研究生工作位采用联动计费机制;学院鼓励科研实验室开放共享,对纳入公共测试平台的实验室适度减免使用费。副院长陈德春汇报了学院本科评估评建整改工作安排与进展,并就学院办学定位与目标问题提交会议讨论;副院长张凯对学院研究生招生及培养的有关文件作了修订说明。
会议以学科为单位进行了分组讨论,各小组就学科发展规划、公用房管理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生招生培养文件等进行了热烈研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蒲春生主任做会议总结。他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龙头,是打造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工程,广大教授要树立责任意识,主动投身工作,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为学院科学决策发挥积极的作用。
(张玉哲 季林海 报道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