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作者: 发布者:赵小明 发布时间:2015-11-05 访问次数:1086

11月1日―2日,山东省油田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筹)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我校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德民、中石化高级专家王增林以及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十余位专家应邀参会,副校长李兆敏出席会议并致辞。
李兆敏首先感谢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支持,他指出,油田化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井工程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向,依托石油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长期以来创新发展,成果丰硕,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特色,凝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今年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也是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学校在科研用房、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希望各位专家为实验室建设会诊把脉、建言献策。
学校科技处处长姚军宣读了“关于批准建设35家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的通知”(鲁科字[2015]96号),同时决定成立“山东省油田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筹)”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并颁发聘书。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特聘教授王德民受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分别为中国工程院李阳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兆敏教授。根据章程,学术委员会将主要负责审定实验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审定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工作安排等;针对科学研究中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咨询和审议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及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
山东省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戴彩丽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她指出,实验室集“钻井化学、采油化学”两个研究方向为一体,依托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两个重点学科,形成了五个特色研究方向,承揽了一批国家层面的研究课题,获得多项科技奖励。针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规划,与会专家围绕总体建设目标、仪器设备及科研条件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及团队建设、运行机制与管理机构等问题进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建设中要做好近中远期的系统规划,加强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凝练自身特色和优势,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依托这一省级平台建设出人才、出项目、出成果。会上,四川大学冯玉军教授做了题为“智能油田化学材料”的学术报告。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全省创新公共研发平台体系建设,自今年6月开始,山东省启动了2015年度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程序,共有35个实验室获批建设,其中我校油田化学、油气储运安全等两个实验室名列其中。各实验室批准之日起进入建设期(2-3年),建设期满后,山东省科技厅将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方正式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 季林海 丁名臣 报道)

Baidu
map